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渤海之滨桂花园

——面向大海 敞开心扉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饭后茶余闲话“破五”  

2016-02-12 11:45:32|  分类: 民俗文化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 正月初五俗称破五。汉族民俗称,破五前诸多禁忌过多,此日皆可破。按照习惯要吃“水饺子”。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此,就连待客也如此。破五还有“送穷,迎财神,开市贸易”之说。破五习俗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、避灾、祈福的美好愿望。
    正月初五这天,北方几乎家家户户都吃饺子,许多人家亲手剁馅,现做现包,一家人吃得喜气洋洋。大凡重要的节日,饺子都在汉族的饮食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。除夕吃饺子,大年初一“破五”吃饺子,入伏吃饺子,立秋吃饺子,到了冬至也要吃饺子。
    饺子,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吃食,深受百姓的欢迎。故民间有“好吃不过饺子”的俗语。
    据记载,三国时已有月牙型被称为“馄饨”的食品,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。到南北朝时,馄饨“形如偃月,天下通食”。据说,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,不是捞出来单吃饺子,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,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“馄饨”。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,如河南、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,要在汤里放些香菜、葱花、虾皮、韭菜等小料。到了唐代,饺子已和现在一模一样,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。宋代称饺子为“角儿”,它是后世“饺子”一词的词源。元、明称饺子为“扁食”。“扁食”一名,可能出自蒙古语。清朝时,出现了诸如“饺儿”、“水点心”、“煮饽饽”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。饺子名称的增多,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。
    包饺子时,人们常常将金如意、糖、花生、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。意寓,吃到如意、吃到糖的人,来年的日子更甜美;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;吃到枣和栗子的人会早生贵子。
   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,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。如吃豆腐,象征全家幸福;吃柿饼,象征事事如意;吃三鲜菜,象征三阳开泰。台湾人吃鱼团、肉团和发菜,象征团圆发财。
    饺子,这一佳肴在给人们带来节日欢乐的同时,也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    人们把正月初五叫“破五”,自然要吃饺子。意寓,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较多,人们不可“轻举妄动”,一过初五,就基本上过了年禧,不再禁讳了,故吃饺子祝贺。
    在南方,人们在正月初五这天要祭财神。民间传说,财神即五路神。所谓五路,指东西南北中,意为出门五路,皆可得财。俗传,初五是财神诞辰,为争利市,故先于初四接之,名曰“抢路头”,又称“接财神”。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,供羊头有“吉祥”之意,供鲤鱼是图“鱼”与“余”谐音,讨个吉利。正月初五零时零分,人们打开大门和窗户,燃香放爆竹,点烟花,向财神表示欢迎,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,在新的一年里大富大贵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6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