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至》
唐?杜甫
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
刺绣五纹添弱线,吹葭六琯动浮灰。
岸容待腊将舒柳,山意冲寒欲放梅。
云物不殊乡国异,教儿且覆掌中杯。
杜甫这首诗,思绪是安之若素的,没有大起大落的孤痛凄伤,只有浮生难得的闲适清欢。这一回,他放下以往写萧凉冬景时心中孤寂悲怆的愁,添了些极为欢妙明媚的因素,在诗中,字里行间都能读到诗人期冀春日赶快到来的迫切心情。
《邯郸冬至夜思家》
唐?白居易
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
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。
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,夜宿于邯郸驿舍中,有感而作此诗。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,构思精巧别致,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跃然纸上。
《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》
唐?杜牧
远信初逢双鲤去,他乡正遇一阳生。
樽前岂解愁家国,辇下唯能忆弟兄。
旅馆夜忧姜被冷,暮江寒觉晏裘轻。
竹门风过还惆怅,疑是松窗雪打声。
诗人以本身的感触来揣测亲人的处境:天冷了,弟弟是否安好?是否及时添衣加被?尾联更加显示了兄长的心境之繁重。飒飒的寒风已让人深感不安,更何况是冷雪呢?思念关切之情演化为更深的惆怅焦急,层层推动,逐步增强对亲人的关心之情。
《冬至后》
宋?张文潜
水国过冬至,风光春已生。
梅知相见喜,雁有欲归声。
老去书全懒,闲中酒愈倾。
穷通付吾道,不复问君平。
此诗先写景,之后接着言情,后表明自己的志向,全诗自然,简洁,一气呵成。
《扬州慢·淮左名都》
宋?姜夔
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,解鞍少驻初程。过春风十里。尽荠麦青青。自胡马窥江去后,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渐黄昏,清角吹寒。都在空城。
杜郎俊赏,算而今、重到须惊。纵豆蔻词工,青楼梦好,难赋深情。二十四桥仍在,波心荡、冷月无声。念桥边红药,年年知为谁生。
全词分为上下两阕。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,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,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。
《冬至》
宋·朱淑真
黄钟应律好风催,阴伏阳升淑气回。
葵影便移长至日,梅花先趁小寒开。
八神表日占和岁,六管飞葭动细灰。
已有岸旁迎腊柳,参差又欲领春来。
寒冬已至,那春还会远吗?即使万物凋零,萧条不已,可那含苞的梅花,渐长的日光,都叫人满怀希望。
《冬至感怀》
宋·梅尧臣
衔泣想慈颜,感物哀不平。
自古九泉死,靡随新阳生。
禀命异草木,彼将羡勾萌。
人实嗣其世,一衰复一荣。
一起一落的才是人生。荣辱盛衰,往复循环,那又何必感伤冬季万物的凋零?毕竟,随着新阳它们总会重现生机。人生又怎能被一时的失意和落魄打倒?
《辛酉冬至》
宋·陆游
今日日南至,吾门方寂然。
家贫轻过节,身老怯增年。
毕祭皆扶拜,分盘独早眠。
惟应探春梦,已绕镜湖边。
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。
这样的时节,最容易感受到时光的流逝,特别是年岁越长,越感觉岁月如风,悄悄溜走,只恨不能牢牢抓住,把它系在手心。
《满江红·冬至》
宋·范成大
寒谷春生,
熏叶气、玉筒吹谷。
新阳后、便占新岁,
吉云清穆。
休把心情关药裹,但逢节序添诗轴。
笑强颜、风物岂非痴,
终非俗。
轻昼永,佳眠熟。
门外事,何时足。
且团奕同社,笑歌相属。
著意调停云露酿,从头检举梅花曲。
纵不能、将醉作生涯,
休拘束。
新阳后、便占新岁。那就与亲朋一起,欢聚,饮酒,赋诗,高歌,把失意付之清酒,尽化作诗意一片。
《西江月》
宋·吴文英
添线绣床人倦,翻香罗幕烟斜。
五更箫鼓贵人家,
门外晓寒嘶马。
帽压半檐朝雪,镜开千靥春霞。
小帘沽酒看梅花,
梦到林逋山下。
新的一年,更清晰的明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,不去羡慕钟鸣鼎食,富贵人家,只愿怀着自己的理想,梅妻鹤子,悠然一生。在这样的夜里,做一个美梦,在梦里,闻得到美酒清香,看得清红梅粲然。
评论